笔趣阁 > 重生之世子在上 > 第110章 顺德盛世

第110章 顺德盛世

笔趣阁 www.biquge12.com,最快更新重生之世子在上 !

    许多年后,也许史书上会为大楚顺德帝歌功颂德,称赞他在位时的种种政策,将这个国家彻底推向了顶峰,打造出令后世无数人景仰向往的“顺德盛世”。

    然而在这时候,元恪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是什么了不起的事。他只是将皇帝这份职业努力做到最好罢了。

    是的,皇帝是一份职业。

    这是周映月让他明白的道理。

    只要不将这江山看做自己的私有物,肆无忌惮为所欲为,心中能稍微怀有一点点敬畏,那么这个皇帝,必然便不会做得太差。毕竟皇帝需要的,不是治世才能,不是经天纬地,只需要识人用人即可。有那么多大臣在侧辅佐,垂拱而治,亦非不能。

    元恪第一次见到周映月,其实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。

    那时他还只是个不受重视的皇子。锦衣玉食自然少不了,也不至于会被欺负,但宫人们的怠慢和轻忽,却是显而易见的。有兄弟姐妹们做对比,元恪从小就知道,许多东西他是得不到的。

    所以他就老老实实,安安分分的待着。就这样,也算是安安生生的长大了。

    直到后来跟福王府有了联系,得那边照拂,元恪在宫里的日子才算是稍微好过了一点。第一次见到周映月,就是在这个时候。一场宫宴里,周映月从头到尾都是焦点,连太后和皇后都对她亲亲热热。

    那时候元恪是不喜欢她的。因为周映月过分张扬,跟他的人生之道其实是完全不同的。内心里,元恪隐隐有些羡慕,有有些厌恶。

    他以为周映月是某个重臣家的女儿,才会这样荣宠。——即便是太后和皇后,偶尔也需要作出些姿态来的。

    可是事后他才知道,事情根本不是那样。

    那时周映月的父亲不过是个翰林院侍讲,虽说翰林清贵,但这个官职品阶也实在是太低了。按理说,周映月应该连参加这样的宴会的资格都没有的。但她非但来了,而且表现得如此出彩,连那些正儿八经的世家贵女,风采也被压了下去。

    虽然当时年纪还小,但这件事对元恪的影响却是格外深远。

    也是从周映月身上,他懂得了一个道理: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应当的,端看你能不能够替自己争到罢了。

    有些人的命是老天爷给的,有些人,是自己挣出来的。

    从那时起,有些念头就如种子一般,在他的心底深埋,扎根,等待着开花结果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而他的视线,总会有意无意的停留在那个对他影响深远的人身上。周映月在京城是名人,即便是宫里,时不时也会有关于她的消息传来。元恪身边当然没有什么人会跟他八卦,但难免还是会听到一句两句。

    这世上总有些人,像是天生就带着光环,让人羡慕而不得的。元恪对这个女孩的心思,由一开始的羡慕,嫉妒至最后逐渐酝酿发酵,转变成了一种难以说清的倾慕。

    彼时元恪还并不明白这样的心情,只是每次听到关于她的消息,总忍不住心头一跳。

    然后就竖起耳朵听。虽然明知道那些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东西,听了也没有什么用,但还是忍不住用心。

    就像是用了心,便能从那渺远的故事之中,汲取到一点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真正跟周映月熟悉起来,却是在去了海州之后。

    因为海关的事情是元子舫和周映月两人一手搭起来的,所以最初到了这里时,元恪什么都没有做,只静静的站在一旁观察。反正原本让他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这样:有这么一个人坐镇,提醒某些人这毕竟还是朝廷的地盘,不能为所欲为,就行了。

    说到底他只是个摆设罢了。

    一点点的观察,模拟,推导,渐渐将这里的事情理得一清二楚,然后元恪才一点一点的施展手段,将掌控权拢到自己手里。

    直到一切尽在掌握时,元恪才出现在了周映月面前。

    这是他头一回仔仔细细的打量周映月这个人,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,但两人竟一次也没有碰过面,单独相处更是绝无可能,最多是在宴席上,远远的看上一眼罢了。

    周映月当然生得好看,但让元恪失神的却是她身上那种意气风发和尽在掌握的自信。他自愧不如。

    而周映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,“殿下行事未免过分小心了些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元恪有些不解、又有些不服的反问。

    他自认为做得滴水不漏,没办法更好,在周映月眼中却是“过分小心”?

    周映月展颜一笑,“我还以为你到了海州,便会立刻找我了解情况呢。不过现在看来是不用了。”

    她竟然将他的一切打算,看得清楚明白。当然到了这个时候,想必很多人都看得明白了。但周映月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她知道元恪并不是来做摆设的,也知道他迟早要动手掌控一切。

    但她所以为的时机跟元恪所以为的,显然并不是同一个。

    元恪带着几分强辩的心情道,“只是怕麻烦了你。反正我总要自己面对这些事的。”

    周映月诧异,“你是皇子,有什么好担心的?让别人替你办事,不是理所应当么?”

    当时元恪只感受到了一种轻微的难堪。因为自己所做的努力,被周映月一口否决了。然而在其后漫长的接触之中,他却不得不承认,当时周映月真的只是惊讶。

    惊讶与他竟然不去用别人,反而还需要用这样的手段。——虽然周映月从未说过,但元恪自己却渐渐看得分明。

    在周映月看来,他身为皇子,根本不需要如此谨小慎微,可以表现得更加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从那时起他开始反省自己,遇到一件事情,总会想“我应该如何去做”而不是“我想怎么做”。他生为皇子,虽然元恪自己从未因这个身份而自傲自得,甚至心中隐隐有些不喜。但这的确是个很好用的身份,这个优势是天生的,别人羡慕不来的。他可以自己不在意,却不能让旁人也不在意。

    从底层往上爬的人需要他从前的那种谨慎,但“三皇子”不需要。

    这就是他弄错了的地方。

    在周映月面前,元恪总容易自愧弗如。从小时候既是如此,现在看来,长大后她仍旧走在前面。但元恪并没有被打击到,反而被激起了好胜之心。

    在海州的一年,他跟周映月的来往陡然增多,也慢慢的看明白了自己的心情。然而这种心思才刚刚冒头,就被元恪自己拍散了。

    她已经订亲了。

    他并没有来迟一步,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,于是最后站在她身边的人,不是自己。

    嫉妒吗?恨吗?元恪说不清楚,但他知道,也许这世上有太多自己可以改变的人和事,其中却绝对不包括周映月。在他送她离开的那一天,看见周映月脸上期待的笑容,他便知道自己从头就输了。

    周映月说得对,从前的他过分小心,其实反而显得小家子气,难成大事。毕竟他和别人是不同的,步步为营固然稳妥,但却难免失之大气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,一直到元恪登上皇位之后,非但没有消散,反而越来越明显。

    身为皇帝,若是一味谨小慎微,总是让自己在眼前的那一点格局之中打转,没有长远的目标和雄心大志,那么他的一生,跟他的父皇也就没什么分别了。最后陷入平衡朝堂,跟重臣争夺掌控权的漩涡之中,无法自拔。

    他错在将自己当成了底层的人,但其实不是。从海州回来之后,那些陆陆续续依附过来的势力,便是明证。

    于是元恪努力的调整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像是一位帝王。

    这对他来说其实是十分困难的。因为从小到大,都没人认为他会坐上这个位置,所以他也从未学习过这方面的东西。好在即便是如今开始,也不算迟。

    所以在和元子青的对峙之中,元恪最终后退了一步。他必须承认,在当时,他还不是元子青的对手,继续下去,不过是两败俱伤的结局,自己未必能够占据上风。

    所以将他推出去,然后自己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。听经筵日讲,从历史中学习经验,同时也从元子青的行事之中,吸收对自己有用的那一部分。

    如是几年,元恪终于觉得自己已经掌控得差不多了,不会再被元子青掣肘。

    他心中有一种隐秘的胜利的喜悦。因为自己终究在某个地方胜过了元子青。然而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,元子青却忽然要走了。

    他看重的一切,仍旧不被元子青所在意。

    这一切让元恪愤怒。如果不是周映月及时出现,他也许会借着这种愤怒,将自己多年来的郁气全都发出去。

    周映月只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。故事里的主角,利用别人的弱点,肆意左右他人,将一切玩弄于鼓掌之间。付之一笑之后,元恪却越来越觉得,那个故事里的主角,跟皇帝何其相似?

    他问周映月,“即有能力掌控一切,为何不可?”

    “因为所有的掌控都是有限度的。”周映月摇头,“玩弄人心,便如悬崖之上的吊桥,步步惊险。一着不慎,便跌得粉身碎骨。”

    谁都不是傻子,你怎知自己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人,不是也在玩弄于你呢?

    元恪眸光一闪,“你是来做说客的?”

    “非也。”周映月道,“我知道陛下心胸宽广,可为治世之君,所以前来献策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有何良策?”

    “不过顺其自然。”

    “何解?”

    “若将这天下当做一家店铺,陛下是东家,若伙计辞工不干,莫非陛下还能不允?”周映月道,“东家能做的,要么高薪厚币,将人留下。要么放他走。何苦撕破脸皮?”

    “就放他走,若他投了别家店里,或是自己开店呢?”

    “别家东主未必如陛下宽厚,自己开店也没有足够资本。等他碰了壁,自然会知道陛下的好处。陛下以为呢?”

    元恪沉默。他本想说自己跟店东毕竟是不同的,他是生杀予夺的皇帝,只要他不允,任何人都不能离开。可心中又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。

    周映月见他不说话,又道,“陛下身为东主,店铺是自家的,自然想做什么都可以。伙计不喜欢便辞了,售卖东西没兴趣便转行,见客人投缘便白送,若是不喜则收高价……这些都是陛下的自由,可陛下想,这店铺还能开多久?”

    即便元恪再怎么不通庶务,也知道这店铺距离倒闭关门不远了。

    他沉默片刻,道,“朕自然是想妥善经营店铺的。”他一步一步登上这个位置,并不是为了做个昏君,被后世人唾骂的。他想证明自己也不会比任何人差,他能争得过命。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既有决断,那便不需臣妇多言了。”周映月立刻道。

    进退得宜这四个字,她掌握得炉火纯青。即便是说这样的话,也不会令元恪觉得讨厌。元恪看着她,不免有些失神。如果能早些遇见……

    他摇摇头,脑海中浮现出周映月所说的话:顺其自然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

    周映月的这一番话,给元恪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。每当他觉得自己迟疑不下时,便免不了会换到这个思路来想:要经营好自己的店铺,即便是不喜欢的伙计,只要有能力,便应当重用,若是生了别的心思,也不必强留。有些货物虽然自己不喜,可获利颇丰,于店铺有益,便不能反对。有些看上去花枝招展,可根本没人买账,便只能舍弃……

    换一个思路,他发现一切似乎都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身为皇帝,总免不了会自信心膨胀,以为自己既然是天下共主,那么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对的,难以掌控那所谓的度。但只要将天下换成自家店铺,心中自然便有了约束。

    有了约束,便有敬畏,如此,做生意不愁亏本,做皇帝,自然也不虞会损害国家利益。

    皇帝也不过是一份特别些的职业,没有肆无忌惮的权力。

    也许后世的史学家费尽所有心思,也不可能会发现,顺德帝一生英明神武、极少出错,即便出错了也能迅速扭转回来的根本原因,竟然是如此。